"殿试"的故事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1 06:12:17
"殿试"是不是有个故事
想说做什么心态的
那个事是什么了啊
对了好像 那个人做了3个梦什么白天雨伞的 那个故事

殿试 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的考试。科举考试始于隋朝,成形于唐朝。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,进一步打击和削弱江南士族,彻底废除九品官人法和中正制,于开皇七年设志行修谨科和清平干济科,以文章选取官吏。至隋炀帝大业三年,又开进士科,创科举考试的先例。到了唐朝,由于李氏出身不高,加上其它种种原因,打破士族独霸官场的局面便成为历史必然。唐高祖武德五年,中国举行了真正历史意义上的第一场科举考试,取进士四人,开学子仕进之途。到唐太宗时,科举作为一种取士的制度固定下来,从此成为定制。到了武氏周朝,由于武则天日夜不忘陇西贵族反对立她为后的旧恨,为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而放手招官,并亲自殿试贡士,又使科举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巩固。科举一开,贵族垄断要津的局面被打破,因此千百年来,无数莘莘学子怀着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理想,竭力奋志,寒窗苦读,形成了中国社会文化特有的状元效应。
  一、殿试与状元称谓的由来
  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在我国科举时代,中状元而魁天下,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和最高目标。但状元的至尊地位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。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取得第一名的孙伏加不叫状元,只称进士第一。状元一词,始于武则天天授元年。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女性废唐而立大周之后,首科取士十六人,并亲自在洛成殿策试。在此之前,科考实行糊名制,贡士考卷都糊名,以防考官作弊。武则天说应该信任考官,废糊名制,实际上是要从宽取士。当时,主考官用奏状向武则天报其等第名次,位于奏状第一位的,始称状元。但唐代制科百余种,各科都举行殿试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因此进士科状元还没有取得独尊地位。到宋太宗时,皇帝举行殿试并成为定例的只有进士一科;太平兴国八年,把殿试合格者分为五甲,元顺帝时改为三甲,状元专指第一甲第一名,成为定制,状元至尊至贵的地位开始确立。到明清两朝,不设其它科目,进士科成为唯一的制科,殿试分三甲发榜,第一甲赐进士及第,第二甲赐进士出身,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。第二、第三甲人数不定,第一甲却仅取三名,按文章优劣依次称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合称三鼎甲。状元居鼎甲之首,因此又称“鼎元”,在科举中的地位变得至高无上。
  二、殿试的基本过程
  学子成为贡士后,才可以进入殿试,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“考状元”。唐宋时殿试在省试发榜后十天左右举行,明清时则在会试发榜后